记一下BPP的剧场营销

来美第287天。

上周末去看了BPP 14-15季的最后一场制作。BPP是Bloomington Playwrights Project的缩写,是花屯里乃至印地州唯一一家支持并制作新话剧的艺术机构。每年大概会有5部左右不同戏剧的制作。

那天在downtown各种安利BLEMF的活动(我现在正在实习的花屯早期音乐节),才发现屯里有名的BPP居然离家只不到五分钟步行距离。贴完海报以后果断决定要去看一场演出。

这一季的最后一场戏叫The Capables,讲一个囤物狂的故事。不是特别先锋的那种戏,内容也比较日常,结尾甚至有点未完成的感觉。不过不用考虑剧本身的好坏,单来说说这部戏的营销。

美国这边的社区结构很有意思,商铺和艺术机构和学校全都融在了一起,每个人从很小就开始做社区工作,在艺术机构做志愿者,去杂货铺打工。整个城市也不大,所以社区也分得非常有序。合作伙伴彼此之间的距离开车不会超过五分钟,就这么巴掌大的地,其乐融融。

BPP在9街和Walnut街的拐角,算是downtown的最北。赞助商分布在downtown的各个角落。这场戏讲囤物狂,所以在剧开场的时候,剧院的director就宣告说在演出的三周之内花屯的冷饮店Chocolate Moose和酒吧Scholars Inn都推出了限量特品,分别是把所有原材料都加一点进去做成的冰淇淋和所有酒都加一点调出来的鸡尾酒——名字叫Kitchen sink和Junk pie。

我觉得如果再在一家匹萨店里推出特制版垃圾筒披萨就更完美了。

尝过了Chocolate Moose的Kitchen sink我觉得还是很好吃的。(演出结束后正好顺了张买一赠一的券)

很有意思呀,这种和社区餐饮行业合作的模式。不知道国内的剧场有没有可能效仿。

还有点其他的,BPP这一季的演出全部sold out,也算是一个里程碑了。BPP独特的庆祝方式是在每一场sold out的演出结束后,请所有的观众吃papa johns。大概这也是场场爆满的动力了吧。

再说说套票制度,花屯这里但凡是有演出季的艺术机构都是可以购套票的。比如说MAC的歌剧季和芭蕾季,比如说IU Theatre的音乐剧季,都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下一组或者是全部的演出票(组合比中国爱乐演出季要丰富很多,比如说可以五场演出任选三场这种的)。而为了让套票购买者接着买下一季的票,每一个机构都会有各自的方法。

比如说MAC,如果你继续订下一季的套票,你可以享受五折的优惠。而BPP,是买一赠一。

我不知道他们这么为消费者着想,自己又能挣到多少钱。但是这全都不重要,因为这是美国的nonprofit,他们有庞大的志愿者数量,有很多爱艺术愿意捐款的市民,又有很好的政策,确保每一份为艺术机构的捐款都可以抵消市民的缴税。所以这些机构才得以好好地生存下去。

昨天和大剧院工作的孙先生聊天,还在想这个问题。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国内的艺术机构也能像美国这里一样更好的深入人心,不知道国内的人心是不是已经隔了太远,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拽的回来,回到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