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一言难尽的这么一年里的第十个月过去了。
十月向来都是我最喜欢的月份,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我出生的月份,一方面是因为这是啤酒爱好者的狂欢节,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最漂亮的秋天。每到这个时节我总是喜欢出门走动,在干燥的街角落叶堆上跳着踩出清脆的声音。来到DC之后我更加喜欢这个时节,因为这里的夏末总是极度潮湿,入秋则意味着空气里让人难以忍受的湿气终于过去,天气又清爽了起来。
这个过去的十月叫人焦虑,因为美国的第三波疫情,也因为大选前的drama和不确定性。好在P先生有心,我们终于找机会走出家门,去附近的山道、树林里看看秋色。去Blue Ridge Mountains转转逛了些我们都很爱的小酒厂们,难得逃离一下现世。
这个季节里的豆瓣也很有心,放出了这个由三十多部片组成的秋日片单。借着这个大好的可以参与“线上影展”的机会,我看了片单里的十部。总体上来说,这个片单的质量真是很好了。我挑片没有特别的标准, 哪一部在线上找到了正版资源我就去看。没有一部叫我失望。
《泳池情杀案》(Swimming Pool)
这是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在2003年拍的电影。讲述了一位女作家在创作一部新的悬疑小说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到了最后也成了小说里的故事,亦假亦真。
整部片子的观影感受很好,剧情在两个年龄差距很大性格却十分相近的女性的矛盾冲突中发展前进,到后来又因她们的相互理解而变成了和谐,最后再在末尾给你一个大大的反转,让你在片尾曲结束后仍要去回味你所错过的细节。
这部电影余韵很浓,观众对此解读也很多。我觉得它给我的观感在某种程度上和《恐怖游轮》有些类似,都像是最好的香水那样吧,你去细品它的时候,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香。
在美国久了就很少再关注小语种电影,以后要再多看些欧容的片啊。
《道别派对》(The Farewell Party)
一部2014年的以色列电影。不太熟悉这位导演,不太熟悉这里的所有演员,对希伯来语一窍不通,但这些都不妨碍我享受它。
一群老人组成了互助小组,帮助他们年老体衰的老伙计们结束自己的生命。当然片子本身一点都不严肃,因为这些老人本来就是一群老流氓们,嘻嘻哈哈玩得很是欢脱。做着违法的事情(实施安乐死)却一个个都是圈子里的大英雄。大概人生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喝最好的酒,上最美的姑娘,老了以后不能动了就潇洒地离开这个世界。
希望我老了以后也能被这样温柔对待。
《东京教父》(Tokyo Godfathers)
终于借此良机看了今敏的这部作品。
有一段时间没有看日本动画,都忘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大四那年和小欣在北京的一家咖啡馆里看了《红辣椒》,好像隔了一阵子又在同一家咖啡馆里看了《猫汤》,那大概是我这辈子都会留在心里的关于电影的记忆。
《东京教父》这部电影全程看得我笑到嚎叫。尤其是Gin这个丧到头的角色,实在是过分可爱。最爱的地方是他走到一个警局旁,对站在门口的警员说“我要丢一下垃圾”,警员回屋拿了个废纸篓出来递给他,然后他说“啊,这个废纸篓可丢不进我这个大高个呀“。
故事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圣诞故事,人穷心善的流浪汉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言的过去,在一起抱着取暖。有苦难也有幸福,这就是人生吧。
喜欢动画里的人物不修边幅甚至于是丑陋的表情,这些堆在一起就是能戳进你心里的真实啊。
《深渊》(The Abyss)
詹姆斯·卡梅隆在1989年导的科幻童话。
这里的外星文明在大海的深渊里。美丽的、无害的、善良的外星生物。和这些生物比起来,部分的人类反而更加丑陋吧。
整部电影里真正出现到外星生物的部分很少,但是都很精致。最后的结局也十分美好。
让我想起那部在电影资料馆里看过的《超时空接触》,也一样有漫长的过程,有人与人的抗争,有过怀疑这是不是真实的外星文明还是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幻想,在最后也一样有一个童话一般的梦中结局。
《错位》
黄建新在1986年导的这部电影应该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科幻巅峰了。
软科幻,讲的是一位局长造出了一个克隆人来做自己懒得做的琐碎的事,而克隆人最终有了自由思想并开始反抗的故事。
很有中国味道的一部《科学怪人》,抨击80年代腐败的冗长会议们。这些价值观放在现在看总是叫人捧腹,导演大概也懂一些幽默。(可惜在此之后一直到现在似乎都没有再如何出色的作品了。)
配乐也可圈可点,果不其然,在片尾字幕中看到了余隆“余拉扬”的名字。
《寻子遇仙记》(The Kid)
这是我看过的第二部卓别林。第一部是在研究生学校的艺术影院花三刀看的《摩登时代》——是了,那个学期学校的”themester”主题是关于工作,所以排上了这么一部。
这又是一部会让你捧腹不已,也会鼻头酸酸的小品。讲述了穷到叮当响的夏尔洛在街头捡到一位被丢弃的男婴,将他抚养长大的故事。和《东京教父》的故事竟十分类似。
发现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两个花边:
- 卓别林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和一位当年只有十二岁的少女演员Lita Grey相识,几年后又在《淘金记》的选角活动上再度次遇到、相恋,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让对方怀了孕。因为担心此事传出去会给他造成娈童的坏名声,两个人就这样结了婚。Lita为卓别林生育两子,可惜他们的婚姻仅仅持续了短短三年。
- 这部电影里卓别林儿子的扮演者Jackie Coogan在参演了这部电影之后在好莱坞迅速走红,之后作为童星又出演了很多部电影,也赚了相当可观的片酬。然而在1935年他21岁了准备要回属于他的财产的时候,才发现他贪婪的母亲和继父早已将这其中的大部分挥霍一空。这个事件因他而起,由此发酵成了美国演艺历史上著名的用来保护童星的法案《Coogan法》。
《地球之夜》(Night on Earth)
这是一部在我出生那年被拍出来的电影。讲了在美国和欧洲的五个不同的城市里,不同的时差但同样是在夜里,和出租车司机有关的五个故事。这个结构太伍迪·艾伦了。
一直认为贾木许是很会选演员的一个导演,我最喜欢的Adam Driver就与他合作过许多部作品。这部也不例外,当年美若天仙(当然现在也依旧美丽)的Winona Ryder被他塑造成这么一个抽着烟说着粗口的野姑娘,而后来在《绝命毒师》和《黑袍纠察队》里冷酷到头的“炸鸡叔”Giancarlo Esposito在当年也不过只是一个活泼好动的街头小混混,可爱至极。
大概因为又一次看到有女性出租车司机角色的电影吧,我突然很想念许多年前看《李米的猜想》的感觉。哪天要再找出来重看。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
这是一个有些与众不同的公路旅行。老头儿史崔特先生有一天决定要去看望自己病重了的哥哥,于是开着一辆除草机就上了公路,一直从爱荷华州的Laurens开了近四百公里,到了威斯康辛州的Mount Zion。
一路上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比如说他的除草机就除了好几次故障,途中也自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
作为一部大卫·林奇的电影,这一部给我的观影体验却一般,大概因为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公路片。那个年代那个年纪的美国老头子,大概很多都和史崔特先生一样吧?都是执拗得不撞南墙不回头。所以纵使这样的性格很可爱,但并没有很新鲜的感觉。
比起这部公路片,我接下来看的这部可要更有意思一些——
《逍遥骑士》(Easy Rider)
这才是大家都想看到的惊心动魄、大起大落的公路片吧。
1969年的Dennis Hopper和Peter Fonda(这位原来是简·方达的弟弟)真是好模样,他们扮演的Billy和Wyatt决定开着摩托车从德克萨斯州去新奥尔良参加Mardi Gras。一路上发生了许多事、遇到了许多人,并与路上“捡来”的由(当年还是个宝宝的)Jack Nicholson扮演的律师Hanson结伴同行。
这部片里的情绪太多了,都是冲劲满满的男儿郎。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热情,好好享受生活,但并不留恋失去的,这不就是我们现在长提的YOLO(You Only Live Once)吗?
主演Dennis Hopper也是这部电影的导演,然而近年来他更多的时候还是在演戏,除此以外并不再有更多的执导作品。真是可惜!
《珍爱泉源》(The Fountain)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导演的电影。关于一个人失去吾爱、寻找吾爱、最后终于超脱而释怀的故事。
这位拍出《黑天鹅》的导演讲故事的方式总是很不一样,因为他的故事线里总有太多的情绪,在影响着他的叙事。如此想来,称呼他的作品为“邪典”应该不过分吧?
我更喜欢去寻找他埋藏在本片里细腻的触觉和嗅觉,这里充满了让你联想到皮肤、毛发和体液的镜头,这样的满满情欲和情绪,也正是这个“他”对于逝去的妻子的渴求与念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