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很忙的 2022 年第一个月里我读完了三本书。

第一本是《A Strange Loop》。这是一本剧本,我跨年夜那天看了这部为了登陆百老汇而先在 DC 试演的音乐剧,因为很喜欢这个文本,所以找来了剧本读。
作者 Michael R Jackson 是一个说话会有些大舌头的、略微发福的黑人同性恋剧作家。他在 2017 年完成这部作品,然后在 2019 年于纽约的 Playwrights Horizons 举行了首演。2020 年 MRJ 凭这部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这是普利策史上第一次由黑人创作的音乐剧得奖,也是第一次有作品还没有正式在百老汇演出过就得了奖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文本的扎实程度。
这部音乐剧讲的是一个叫 Usher 的黑人同性恋音乐剧作者,在兼职迪士尼剧院引座员的同时创作音乐剧的故事。而他创作的音乐剧,也是关于一个黑人同性恋音乐剧作者创作音乐剧的故事。一个剧中剧,这就是剧名”A Strange Loop”的由来。身为同性恋而不被黑人群体接纳、身为黑人却因为只想与黑人约会而无法融入主流同性恋的群体里,这就导致了 Usher(也是作者本人)不断去坠入一个自我认知的陷阱。Usher 在创作的过程中与自己对话、思考,最终达成和解。剧本里有一种荒诞、嘲讽却又充满了悲观色彩的语调,读起来让人心痛又无奈。
我很喜欢这部剧。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它的音乐非常好听。如果要拿别的音乐剧来类比的话,我觉得它可以算得上是用 Book of Mormon 的语言风格来讲述一个类似于 Dear Evan Hansen 的故事。音乐很走心,记忆点也很深。其中一首叫 Inner White Girl 的歌作为主打很有点 Waving Through the Window 的意思。
第二,它从一个很特别的角度让我深入了解了美国的黑人文化。这一点也是驱使我去读剧本的主要原因。剧里提到了相当多的黑人文化,包括他们爱吃 Popeyes 的炸鸡、喜欢看 Tyler Perry 导演的剧情浮夸的宗教电影,以及电影《绿皮书》提及到的黑人爵士乐运动 Chitlin’ Circuit,等等。
第三,它表达的主题让既不是黑人又不是同性恋的我也很有代入感。由于剧里的所有角色除了 Usher 本人之外都是他脑中的幻想、人格的分身,这部作品给我很强烈的私密感。我不是黑人、不是男性、不是同志,但我和 Usher 一样会在我属于的群体里感到格格不入。
总之这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不可多得的好作品,我十分期待它在今年托尼奖上的表现。

这个月读的第二本书是《字母表谜案》。这是一本非常本格的推理短篇集。四个人物、四个短篇。节奏很快,线索很准,有种看柯南的感觉。
我每年总要读几本推理小说,穿插在读严肃文学的间隙中是一个很不错的缓冲。这本书的前三篇读起来太顺畅了,推理的过程也很流畅,直到第四篇。这一篇《Y 的绑架》分上下两半,再带个尾声。读感仿佛是在玩高阶版海龟汤,前半是汤面,后半是汤底。这个汤底还是个九宫格,怎样解释都说得通。
看完之后,我也想要拥有大山诚一郎的推理和想象力啊。

一月读的第三本书是《Project Hail Mary》。这是由电影《火星救援》的原作者 Andy Weir 去年发表的一部科幻新作,中文名叫《挽救计划》。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类与外星生物初次接触的故事。
这本书并不完美,但是瑕不掩瑜。它仍是在我心目中排名很高的一部科幻作品。
这本书的不完美在我眼里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 Andy 的直男写作者视角。书里着墨最多的女性角色是个大反派,身为 Project Hail Mary 的项目负责人却只会大声强调只有男性才能担当得起宇航员的职责,这个就有点没趣了。作者还在第一次提到外星生物的性别时蹩脚地来上了一段对于 pronoun 的描述,也着实有些尴尬。这种现象好像在科幻写作里非常常见,去 r/menwritingwomen 随手搜几个科幻小说家的名字都能跳出来好几个条目(Ted Chiang 除外 ❤️)。在人人探讨女性议题的今天,我相信这种写作方式会逐渐被改善,但是就目前而言,一个好的科幻故事是可以弥补人物设计上的缺陷的。(最著名的例子不就是《三体》吗)
第二点问题是叙事的节奏。这本书在叙事上用了两条时间线:一条是主角 Grace 在太空舱中醒来之后所经历的主时间线,另一条是他对于参与到 Project Hail Mary 这段经历的回忆,主线与回忆线交叉着进行。在故事发展到 Grace 终于发现了宇宙中的外星生命的时候,主时间线的发展就远比回忆这条线要有趣得多了。我越往后读,在涉及回忆的部分就跳读得越快。这倒是省了很多时间,但是真得有必要写这么啰嗦吗?此外,书里有很多段落似乎是在过分炫耀作者的知识储备,却并没有真正起到推进剧情的作用,这些段落都是可以被删减掉的。
不过,这些不完美并不能盖住这本小说本身的闪光点。在我的心里它依旧是一部设定非常精彩的好小说。
首先,故事的叙述方式带来了很好的开篇体验。一个空白的房间、两具尸体、一个失忆了的人在用身边的线索来找回记忆。这种阅读的第一人称视角和玩角色扮演游戏的感觉很类似,一点点引导着读者去接受这个科幻世界的设定,很有种沉浸式的体验。
再来,与外星人的初次接触,这个被讲过无数次的故事在 Andy 这里被用一种很细致入微的方式给讲透了。读着 Grace 与外星人 Rocky 用数学、化学和打哑谜的方式沟通直到彼此掌握彼此的语言,我的脸上露出姨母笑、内心跟着他们一起雀跃。这里很难不联想到电影《降临》,同样的初次接触,同样的学习语言,只不过这本书的设定是在孤独的外太空。
与其说这是本硬科幻,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外星生物版本的《动物世界》。书里对于 Erid 星球以及 Rocky 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的描写都十分细致,充满想象力,又让我读完有一种“这种外星生物确实可能存在于这个世界中”的感觉。这本书里提供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科学假设,比如说泛种论,比如说在一个恒星的宜居带外也有可能存在智慧生物,再比如说一个星球的重力大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星球智慧生物的科技发展水平。关于这最后一点的推论,读到这段的我忍不住拍手叫好。
宇宙中两个孤独的灵魂相遇,这样的友谊太美好了。P.S.: 这本书的结局也很棒,是一种很深的大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