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个纽约(第N次)

上周去了纽约的career trip。昨天厨子在Indy机场接我,我们在动物园旁边沿着河走了好久好久,从天亮走到天黑,他说很想念。(现在他在屋里煮他的chicken liver做中饭)

这次在纽约的career trip一行一共有22个人,都是我们专业的同学和老师,参观了六个艺术机构,包括MoMA,林肯中心和卡耐基大厅。

带队的是CDO的负责人,同时也和我们一起上课的Jeremy Harmon,还有我们项目的指导员Matt Wisley。Jeremy是个电影怪咖,发现定下来的这一周正好是纽约电影节兴奋得不行,又在site visit里专门联系了Museum of Moving Image。我和Jeremy说起这次电影节推出来的中国导演,贾樟柯和侯孝贤,他也都熟悉。他的年纪一直是个谜,不过他却一直把我们当成他的小孩,叫我们kids——就这样对他的好感大增。

机构参观,其实就是大家一起,在美术馆里逛逛,音乐厅里看看彩排,再听听管理者们的故事。这大概就是美国人热衷的所谓社交。有自己开公司做音乐剧和电影的热血青年,也有靠真本事进到大机构的学霸少女。

有一刻我却手足无措。

在参观卡内基音乐厅的时候,我们进到了音乐厅里的一个Archive,也就是一个放着各种和音乐厅历史相关的陈列展馆。里面有各种演奏家的乐器,和一些史料什么的。Archive的管理者叫吉诺,从这个陈列馆刚开始筹划的时候就在这里工作,现在已经过了四十个年头。四十年在这个不需要和人做太多交流的地方整理东西,处理霉菌,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呢。吉诺却一点都不无趣,好像这是他热爱到死的工作。他说他曾经学的是指挥,梦想是在卡内基开自己的音乐会,而不是做这样一份工作。然就这样做了四十年。

吉诺说起关于拉赫玛尼诺夫的故事。他说曾经有那么一场卡内基的音乐会,工作人员告诉他拉赫玛尼诺夫也来听了,就坐在观众席的第四排,他于是决定要去向他讨一张签名。在中场的时候他走向拉赫玛尼诺夫,请他签名。他身边坐着一位女士,大概是类似于经纪人一类的,对老拉说——你已经退休了,没有义务给他们签名。而老拉却瞬间摆出了一张臭脸,小孩子任性似的,一下签了两张签名。

这个故事把我说哭了。大概是因为老生常谈的authenticity。

我去找吉诺说话的时候也还在哭,根本控制不了的。我说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我知道archive不是我的人生理想,但这种内心里的触动就好像是老天给我的什么启示,让我一定要去感动一下自己。

所以我想去那里做一次实习。